今天的新聞,又有人因更生人再犯而成為受害者

記得前陣子實行更生人減刑的那時候,許多受刑人露出了歡欣的笑容

他們得以重獲自由,再度投入這世界的懷抱

有的人可能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重新生活

洗心革面,想有個與之前不一樣的人生

只要是人,都會渴望犯錯過後能再獲得一次機會

我並不是指,所有的更生人一定都會再犯

只是,會克制不住自己,或者禁不起現實的壓力與挫折而再犯的人還是存在

這幾天的新聞裡,一件件減刑後的煙毒犯再犯的事件時而被報導

再度搶劫的人

因找不到工作,想回去讓政府養於是再度犯案的人

禁不起毒癮,最後吸毒過量而死的人

再度犯下殺人案件的人






如果在被減刑的人裡面有真心想改過的人,那麼這個機會對他們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但是,現實情況卻告訴我們,令人不勝唏噓、難過的事實

沉淪在黑暗的靈魂,已經無法逃脫.......

那些受害者們,原本是可以過著跟平常一樣的生活

但是這個更生人計畫,卻讓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受苦

而且這個痛苦,是那麼的突然

請記得那些受害者,是多麼的無辜!!






减了刑,真的是件好事嗎

减了刑,就能解決一切嗎

請想出這個方案的人,再更謹慎的思考對社會的影響吧

並不是受害者產生,我們只能在一旁搖頭嘆氣,然後不在乎、不去改善所有的事情就可以

有點覺得,我們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先前我在一位朋友的網誌上,看到了他對死刑的看法

我很認同。假如死刑犯被處死了的話,然後呢?

造成死刑犯之所以會變成死刑犯的社會環境背景,甚或其他的原因,根本沒有改善

大多數人總是習慣,只要身為一切責任歸屬的死刑犯消失之後,一切就結束了

於是關於犯人本身之所以會這樣的環境原因就不會再去思考和理會。反正人都死了嘛,不是解決了嗎?

當然不是。如果造成這樣一個人的社會環境中的缺點沒有改善的話,那麼就算處死再多的死刑犯也不會對改善社會有多大的幫助

說老實話,我個人認為重點不是在於要不要廢除死刑。而是整個社會價值、社會環境、制度,這些層面中需要改進的地方有無獲得改善。人畢竟是在這些要素底下經驗成長的,怎樣的社會環境就會形成怎樣的人,不是嗎

同樣的,這次的更生減刑計畫,是否也要想到除了減不減刑之外的層面要素? 問題不是到底要不要減刑這樣的單純吧?

如果不去做全面的思考,去想想對社會的整體影響,那麼令人遺憾的事件應會再度發生....





--------------------------------------------------------------------------

減刑/煙毒犯自由了 彭懷真:配套措施不足 憂社會不安

更新日期:2007/07/16 13:26 記者:地方中心/中部綜合報導




減刑是給受刑人一個自新的機會,不過卻有學者擔心減刑會為社會帶來更多的隱憂。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認為,走出監獄的受刑犯,1/3都是煙毒犯,如果他們回到危險的環境,可能會受到原有的環境影響,加上不需要定期向警政單位報到,所以質疑減刑雖是人道考慮結果,在體制尚未完全以前,減刑對社會大眾的人權來說是種威脅。

7月16日是全國大減刑的生效日,1萬多名受刑人包括1/3的毒品犯走出監獄重獲自由,減刑讓受刑人自新,不過有學者質疑,背後潛藏更多隱憂。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指出:「毒犯重返社會之後,他難免會受到原本環境的影響,因此呢,如果回到一個很危險的環境,期待他們自新,說起來是很困難的。」

毒品犯衍生出來的還有因為吸毒罹患愛滋病的患者,社區鄰里是否會接受?衛政系統是否又準備完全?彭懷真痛批減刑應通盤考慮,不該是政治考量。

彭懷真表示:「他們是刑期已滿的人,他們不必重回法院,去做報到,不必跟觀護人定期約談,不必耶!將來如何跟這些人聯絡,會非常麻煩的事情,應該重新檢討處理的機制。」

種種減刑配套措施的不足,受刑人長時間服刑,早與社會脫節,適應性令人擔憂。相較於學者的擔心,法務部長施茂林則輕鬆面對。施茂林表示:「我相信在家屬的家庭功能的支持下,應該會確立教化的成長。」

減刑是人道考慮的結果,還是對社會大眾人權構成威脅?學者官員提出正反面思考的背後,將在減刑生效日後一項一項被檢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橘子 的頭像
    水橘子

    (´◉㉨◉)╯河堤邊的水橘子

    水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